2013年6月7日

記者與國家機器之默契與餵養關係


是的,我看了朱淑娟的〈站在對立面的合作關係〉,之後,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一)

對我而言,記者及新聞工作,其實就是一個資訊取得的代議制。記者、新聞工作者,基本上是接收了從人民讓渡出來的資訊取得的權力,並將這樣的權力集中起來。相對於政治代議,是集中在單一的機構(立法院)、幾無選擇的少數政黨(藍、綠);新聞及資訊的代議,則是集中在,看似繽紛的五花八門商業電視台、各大報社、以及,唯一一間公共電視的新聞專業從業員身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聞工作者,就跟政治工作者一樣,絕對不只是什麼天生的「監督者」,由於權力的取得是來自於人民,這些人,也就必然地同時存在「被監督者」的角色。

因為這個代議性質,你,代表「哪些」人民,就是個隱而未顯卻又關鍵的問題了。

是的,這個世界不是平面的,我們知道,有階級、有性/別、國族、種族、人/非人等等不同界分。對於一者之利益與真相,可能正是對於另一者的剝奪與欺罔。這剝奪或許不源自於其中一方的「邪惡」或「非善意」,而是利益本質上矛盾的物質性。

我擔心朱淑娟文中所提的「友善」,已經超出作者初衷而成了抹平社會差異的修辭。「不論是選擇做公務員或記者,都是希望能服務眾人、促進社會以及民主進步」彷彿朱敬一、國科會(作為國家機器整體之一支部或操作員)的「友善」,可以直接等同到「所有人民」的利益方向,而所有人民(被服務的「眾人」)之利益,是一致的。

而這絕對不是真相。

(二)

要與公部門建立「衝突以及尊重的關係」,不如說,就是個「互動的默契」,而這默契,同時也就是「衝突的底線」,因此其實也是個規範性的要求。是的,這讓我想到周富美,我不知道朱敬一可否曾拍拍她的肩,但我們都知道,她整個人都被「拍」出環保署了。

不談周富美、不談新聞工作者把持壟斷資訊傳播規則、透過這一壟斷交換與政治權力互動的默契、不談當個別工作者「越線」違反此一默契而遭嚴懲時記者們集體沉默、不談要加入此一默契圈的門檻、不談「假」記者被拒絕採訪的普遍現狀。

正因為不談這些,這篇與國家權力之間的眉目傳情之作,始終是缺乏反身性的,而與餵養關係無異。

【相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