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

我離開多鬆的過程簡要

3月21日晚上9點30分,我收到一封由多鬆老闆傳來的簡訊,內容如下:

由於最近幾週發生好幾次你都不理會店裡找你安排班表的電話,既然你可以不用理會這家店逕自排了自己喜歡的班就得了,此情形已造成其他人的不滿,因此我得請你離開,而關於這個月的薪水,請你來店理找我拿,或是匯款給你亦可。以上!

於是,我透過了這封簡訊得知自己被解聘。以下我逐條講一些對此事的看法及主張:

2010年3月18日

質疑二手菸的傷害累加

我自己對這件事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只是覺得應該再進一步思考。

我認為「如果吸菸對健康的確有害,那吸二手菸當然多少也有一些。」這句話是值得存疑的。

當然,二手菸也有程度的分別,我相信一個長期跟抽煙者共處一密閉空間:定期定量吸取尼古丁者,會對其健康產生影響。

我所質疑的是,那種在開放空間:公車站牌、建築騎樓、人行道…四處飄散的菸,讓人吸進個幾口,真的會對健康帶來什麼危害嗎?還是這裡的「吸了不舒服」,就純粹只是品味上的不喜歡,如同另外一些人可能不喜歡香水味一樣。

「既然抽煙不好,那麼吸到二手菸多少也有一些傷害」這類主張基本上存在一個假設:香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屬於累加的。

人體本來就會接收到許多外來物質,並且有其自然代謝與抵禦或者吸收的能力。很多工業傷害如台塑排放廢氣、電信業者基地台的電磁波等,或者吸菸者本身、長期吸取油煙的家庭主婦…是基於長期大幅度的「超量」,吸收率遠超出人體的代謝率,所以影響健康。

這裡可以談到的物質,甚至包含我們一般所認定十分安全且每天都在吃的健康藥品:假使攝取過多維生素C,可能會導致結石、胃炎、潰瘍病;過多的維生素B甚至會導致神經衰弱、噁心嘔吐之類的症狀。

但這類超量是無法累加的,除非你一次吃掉一罐、或者長期一天吃五顆...否則,其實並不會因為你每天吃一顆、吃20年就出事。因此我們並不會認定維生素C、維生素B是一種可累加傷害的「有害物質」,反而將它們定義為「安全可食用之藥物」。

我所質疑的即是,一個人「不定期地」吸到路邊微量飄散的二手菸,除了可能讓他心情不好之外,真的會累加並且對健康構成威脅嗎?

2010年3月12日

反對台大道德衝動(PTT酒店揪團風波)


從這次「PTT酒店揪團風波」最初在壹週刊的報導中,我們就發現在報導之中的大學生、研究生等酒店消費者,通篇皆被「弱智化」的現象。這類的報導手法,過去經常被運用在中學生等未成年人,凡與「性」牽連上關係的報導中:透過通篇一律的「被誘拐」、「被誘騙」等敘述,建構出學生單向被動地角色設定。

因此,在這次的事件中,無論是壹週刊報導,或者隨後起舞的各大電子、平面媒體。我們都完全看不見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大學生主動想揪團上酒店的自主選擇,眾家媒體同樣是透過「單純大學生涉世未深」、「誤入歧途」等記者個人的主觀敘述,建構出學生進酒店都是被動的、被誘拐的形象。

扣除掉當今社會固有的性保守偏見,上酒家的行為以及酒店顧客,本有多種不同需求跟面貌。學生族群當然有上酒店消費的自由、權利及正當性。而無論是壹週刊的見獵欣喜,或者台大主祕廖咸浩代表校方馬上對外表示將全面加強審核云云,其實都不過是顯露了某種「一遇見『性』就直覺性產生恐慌」的保守意識型態作祟。

最後,就算週刊中所呈現的「受害者角色」確實存在,那麼延續上面所說,我們認為這也不過意味著,我們的教育體制不僅沒能為學生帶來增能,反而是讓學生在情感上更加地脆弱。學校教育向來只會灌輸學生對於性愛合一的忠貞感情想像,但是實際上又無法解決真實情慾無法被滿足的困境,也才會發生這類學生只好透過不斷自我掏空消費卻又無法得到精神滿足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