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最低標準的夥伴關係

──2011年8月苦勞網捐款徵信


一份募款徵信,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募款,希望你能掏錢給他。但你為什麼會要掏錢出來呢?這當然不會是沒理由的,必須得認真談談「他」跟「你」之間,是什麼關係?但在這裡,暫且不論「你」是誰,我想先從「他」跟「我」的關係開始說起。

「他」和「我」

印象所及,第一次點進苦勞網,是因為這篇跟這篇報導。那時候,苦勞網並不長現在這個樣子,沒有活潑的青綠色,而是看上去儼然就很「苦勞」的一片黑鴉鴉。那一年是2005 ,我十七歲,高中就快要畢業,年底樂生連續好幾天在總統府前的抗爭,是我初次的街頭經驗。

2007年三、四月,樂生密集且高強度的抗爭在主流媒體上爆炸蔓延開來,或許是許多人認識樂生的開始。不過,運動的動能從來不能保證與之對稱的媒體關注。在那短暫密集的日子之前、或者之後,有更多時候,是從來不被報導、難以為外界所知的。例如有那麼一段時間,為了要釐清《文化資產保存法》之於樂生的適用,以及抵禦特定政治力的進場干預,發起無數次在文建會的行動;或者是因為新莊捷運工程所引發的地質、地下水危機,所召開的無數公聽會;又或者,是為了院區自由出入的權利,在人權小組會議上爭取便橋…

這些從複雜的地質工程專業語言辯論,到各別的細瑣需求,或甚鉅大、或甚微小的聲音,多難為主流媒體之眼所注目。不過,還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是願意認真聽、認真看的。因此,點進「樂生院保留運動」條目,閱讀其中的報導,可以看見苦勞網一直以來的詳實記錄,以及作為一個媒體,貼近運動現場,如何可能、如何做到。

2011年9月25日

主流女性主義忌性背後的兩條軸線

今天在中央性/別研討會中想說,但不見得能說清楚的,這裡暫時先記下來。

從九零年代到今天,臺灣主流女性主義者的忌性、反色情,以及「選擇性」只引介部分西方女性主義思想,堅持用男、女二分的性別權力分析作為在性、色情及性工作等討論中唯一正確的立場,背後至少有兩個軸線的因素或者動力。

其一,如丁乃非、何春蕤、卡維波已經提供的完整分析,是主流女性主義中的「良婦」性格。基於良家婦女面對性或性別,仍奠定在一對一浪漫愛情的想像:捍衛婚姻家庭,自身受制於「永遠難以真正建立穩定一對一關係」集體焦慮的情感結構中,於是加入打擊、嚴懲所有偏差的性主體(外遇的男人、從娼的女人、「變態」的性實踐者等)的行列,同時藉此舉來穩固「良婦」在婚姻家庭關係中的優越位置、以及在市民社會╱公共領域中能夠維持向上爬升。

2011年9月7日

公車上的老人

上個月在高雄搭公車,車上多數都是老人家,我讓座給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A),老太太A屁股剛坐下去,就引發另一位八十多歲的更老的太太(B)開口大罵:「這麼年輕好意思坐?」A回嘴:「年輕?我七十幾了耶」B再回罵:「你七十?我都八十快九十了!」兩個人就這樣在車上對罵了十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