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白玫瑰凋零了嗎?

昨天的白玫瑰遊行pt.2,無論是在媒體上或者網路上,所受到的關注、討論及整體活動熱度,都比起9月26日時要來的小很多。在平面媒體報導上,今天只看到自由登了一篇《推台版梅根法案 白玫瑰再上凱道

而從臉書活動的點擊人次來看的話,9/26的遊行有7228人點選參加;而昨天11/20則是87人

這種人數跟熱度上的巨幅縮減,除了單一議題連續動員本來就不容易之外,另一個蠻重要的因素是,台灣社會當中,那種普遍仰賴道德直覺、而毫無深化反思的群眾動力以及集體情緒,這陣子大概都正在忙著反韓、支持楊淑君(連正義聯盟官網上都有「韓狗請勿進入」的貼紙呢);而關心性侵女童、譴責恐龍法官恐怕早已經是過季流行了…

2010年11月15日

比髒話還高招的「斷句取義」

西區老二在〈給大官們的髒話課〉中寫到:
南方朔曾在其文〈頹廢,以及髒話〉引用Herbert Marcuse之言:「髒話是弱者對自己的憤怒。」其實這句話不是Marcuse說的,而是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教授Avram Noam Chomsky發表於〈Of US involvement in the war in Vietnam〉的談話,原文意思是:髒話是「包括我們所有人在內」的不幸弱者,因無窮憤怒而不斷渲洩的慣行。

2010年8月22日

關於同志參選,以及我們到底是不是同志?

王鐘銘是這屆綠黨在新北市的淡水、三芝、八里、石門區所提名的候選人,主要提出的政見是環繞著淡水整體的交通建設、文化培育,以及區域性的綠色經濟。這些進步的綠色政見,並不是這篇文章想要處理的焦點,或者我可以說,在支持鐘銘所有既有政見的前提底下,我想對鐘銘的參選過程,進行一些提問跟討論。

大概是在今年年初,在某次跟鐘銘的私下交談中,他很熱誠地對我說「同志應該參選!」。談話間他提到自己在社子島曾經做了數年的社區組織跟地方刊物編輯的經驗,同時又說道,他打算在社子島,打造一個同志里(彩虹里),希望創造一個空間讓同志可以把戶籍遷過去,攻佔一個位置,從里長開始打穩,然後槓桿出更大的運動效應。

2010年4月30日

深夜的二二八

其實,這篇害羞的分享文,之所以害羞,並不是真的發生了什麼臉紅心跳的事,而是因為兩個很孬的菜鳥興奮地在二二八晃了一兩個小時(to 裴:這也算是觀察田野唷!~然後掏出單眼...)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唄,作為一個一直覺得自己和(某個想像中的)同志社群相當疏離的人-在高中畢業後透過電視、報章雜誌;某種好像很多gay會聚集的咖啡館,以及朋友的朋友:作為參照,努力揣摩如何像個gay-但身邊依然是沒有什麼gay朋友(直到去年下半)。換句話說,其實是在國高中階段可能有一些難以言喻明說,隱藏在「正常」的日常生活底下的一些線索隱隱浮動,然後直到高中畢業,透過書、透過身分的揣摩、透過「學習當個gay」,才進而將過去身體跟經驗意識底下那些無聲靜默的小線索,對了位,上了檯面,呈現出現在的我。

2010年4月25日

白樂晴的「超克『分段體制』」論:參照兩韓思想兩岸(陳光興,2009) 摘要

白樂晴的「超克『分段體制』」論:參照兩韓思想兩岸(陳光興,2009,台社季刊第74期)

第一節:白樂晴早期的思想背景及根基

白樂晴、白永瑞、崔元植《創作與批判》-被定位為左派民族主義
但其實具有強烈的國際主義色彩、第三世界主義與批判東亞區域主義的底色

1. 1960年代的威權時代,高壓統治下,思想空間有限,文學創作成了推展、散撥批判思維的主要介入現實方式

  • 與台灣60、70年代的「鄉土文學」具有共通性
  • 對抗韓國官方之復古、國粹主義(類似台灣1960年代反共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不該將民族文學拱手送給國家
  • 民族文學是民族主體生存和多數成員福利受到威脅時的危機意識下的產物→非本質主義的民族意義,而是克服特定歷史下的危機的產物(日本入侵危機、兩韓分斷現實)

2010年3月23日

我離開多鬆的過程簡要

3月21日晚上9點30分,我收到一封由多鬆老闆傳來的簡訊,內容如下:

由於最近幾週發生好幾次你都不理會店裡找你安排班表的電話,既然你可以不用理會這家店逕自排了自己喜歡的班就得了,此情形已造成其他人的不滿,因此我得請你離開,而關於這個月的薪水,請你來店理找我拿,或是匯款給你亦可。以上!

於是,我透過了這封簡訊得知自己被解聘。以下我逐條講一些對此事的看法及主張:

2010年3月18日

質疑二手菸的傷害累加

我自己對這件事也沒有肯定的答案,只是覺得應該再進一步思考。

我認為「如果吸菸對健康的確有害,那吸二手菸當然多少也有一些。」這句話是值得存疑的。

當然,二手菸也有程度的分別,我相信一個長期跟抽煙者共處一密閉空間:定期定量吸取尼古丁者,會對其健康產生影響。

我所質疑的是,那種在開放空間:公車站牌、建築騎樓、人行道…四處飄散的菸,讓人吸進個幾口,真的會對健康帶來什麼危害嗎?還是這裡的「吸了不舒服」,就純粹只是品味上的不喜歡,如同另外一些人可能不喜歡香水味一樣。

「既然抽煙不好,那麼吸到二手菸多少也有一些傷害」這類主張基本上存在一個假設:香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屬於累加的。

人體本來就會接收到許多外來物質,並且有其自然代謝與抵禦或者吸收的能力。很多工業傷害如台塑排放廢氣、電信業者基地台的電磁波等,或者吸菸者本身、長期吸取油煙的家庭主婦…是基於長期大幅度的「超量」,吸收率遠超出人體的代謝率,所以影響健康。

這裡可以談到的物質,甚至包含我們一般所認定十分安全且每天都在吃的健康藥品:假使攝取過多維生素C,可能會導致結石、胃炎、潰瘍病;過多的維生素B甚至會導致神經衰弱、噁心嘔吐之類的症狀。

但這類超量是無法累加的,除非你一次吃掉一罐、或者長期一天吃五顆...否則,其實並不會因為你每天吃一顆、吃20年就出事。因此我們並不會認定維生素C、維生素B是一種可累加傷害的「有害物質」,反而將它們定義為「安全可食用之藥物」。

我所質疑的即是,一個人「不定期地」吸到路邊微量飄散的二手菸,除了可能讓他心情不好之外,真的會累加並且對健康構成威脅嗎?

2010年3月12日

反對台大道德衝動(PTT酒店揪團風波)


從這次「PTT酒店揪團風波」最初在壹週刊的報導中,我們就發現在報導之中的大學生、研究生等酒店消費者,通篇皆被「弱智化」的現象。這類的報導手法,過去經常被運用在中學生等未成年人,凡與「性」牽連上關係的報導中:透過通篇一律的「被誘拐」、「被誘騙」等敘述,建構出學生單向被動地角色設定。

因此,在這次的事件中,無論是壹週刊報導,或者隨後起舞的各大電子、平面媒體。我們都完全看不見大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大學生主動想揪團上酒店的自主選擇,眾家媒體同樣是透過「單純大學生涉世未深」、「誤入歧途」等記者個人的主觀敘述,建構出學生進酒店都是被動的、被誘拐的形象。

扣除掉當今社會固有的性保守偏見,上酒家的行為以及酒店顧客,本有多種不同需求跟面貌。學生族群當然有上酒店消費的自由、權利及正當性。而無論是壹週刊的見獵欣喜,或者台大主祕廖咸浩代表校方馬上對外表示將全面加強審核云云,其實都不過是顯露了某種「一遇見『性』就直覺性產生恐慌」的保守意識型態作祟。

最後,就算週刊中所呈現的「受害者角色」確實存在,那麼延續上面所說,我們認為這也不過意味著,我們的教育體制不僅沒能為學生帶來增能,反而是讓學生在情感上更加地脆弱。學校教育向來只會灌輸學生對於性愛合一的忠貞感情想像,但是實際上又無法解決真實情慾無法被滿足的困境,也才會發生這類學生只好透過不斷自我掏空消費卻又無法得到精神滿足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