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樂生運動:兩條路線的回歸

3月16日,邁入第9年的樂生運動舉辦了第3次的大遊行,隨著運動的情勢演變,政治協商空間的開啟與關閉,運動的能量並沒有潰散,過去幾年以院區作為基點,守住能量伺機而動,在這次的遊行當中,喊出「機場遷移、重建院區」,可說是峰迴路轉。

去年(2012)監察院提出糾正,雖只是一紙文書,卻仍可稱作遲來的公道,糾正中確認了新莊捷運機廠自始受土地開發利益影響而移至樂生山坡的「選址不當」事實。2003年,捷運工程對院區進行了第一波的拆除,近半數的院區範圍變作捷運工區以及新的社區綜合醫療大樓。2004年開始出現集體規模的保留運動,訴求「全區保留」,其實針對的是已經是只剩下半數的樂生院。

2013年3月24日

台灣廢核 拒看美商臉色

──2013/3/23 刊登於《自由時報》

美國商會去年在台灣白皮書中,直接「建議」台灣政府應考慮將目前運轉中的3座核電廠、6座核電機組延後除役。今年3月美國商會資深主管沙蕩更懷疑台灣綠色能源成本過高,廢核恐導致外國人投資裹足不前,指台灣沒有條件廢核。然而這樣的說法,恐怕包藏了美商維繫自身核工業利益的禍心,台灣當局應站穩立場,反對美方干預台灣內政。

美國商會提出的「條件說」,忽略了台灣人口稠密,根本無處適合存放核廢料的事實,目前為止,核廢料的處置是全世界都無解的問題,在台灣則是丟給蘭嶼的原住民族去承擔,所謂美國商會把核能當作是便宜能源,是因沒有計上後續的環境成本;面對這些核污染、用身體去負擔成本的,永遠不會是美國的資本家。

2013年3月18日

樂生原點

要說這些年有什麼長進的話,應該是我們終於又回到了原點。昨天現場其實很想跟大家一起喊一句全區保留樂生院,不只是因為很久沒喊了而緬懷,而是宣示終於能克服心魔。

小吹說以前不夠勇敢,我覺得是太理性,但也或許兩者根本是同一件事,因為不夠勇敢、太膽小,總怕被指認為是不理性的。

2006年,我們去文建會致贈「工程卓越」匾額,堂堂最高文化主管機關,不履行文資法上的職權,跑去設計捷運方案,荒謬嗎?但這之後,我們再喊不出全區保留。415遊行,樂生留90。

留90,背後當然有判斷,怕這回不把握,運動就要退回原點。但這個判斷的基礎來自於什麼,來自於我們嘴上或許說了千萬次的不信,但當時內心裡那一點膽小讓我們最後還是信了,一剎那的信了,雖然旋即也就後悔了。

2013年3月4日

關於曾柏文回應邱花妹

柏文這篇文章部分鎖定在目前公投法缺陷,以及在公投題目設定方面跟責任政治的問題進行討論,有挺細緻的釐清,頗值得一看。

但是,在體制框框範圍之外的評論,我就真的很難同意了,特別是,從看到『一旦政府「從善如流」地宣布放棄公投,那反核陣營是否也要放棄「公投」這個終極武器,只能自我閹割地安於嘶吼抗爭?』這句話開始。

「嘶吼抗爭」是「自我閹割」?而「公投」則是「終極武器」?這顯然與台灣在地反核運動的經驗剛好相反。台灣反核抗爭──特別是能一面與藍綠競合另一面又能與之區隔──的政治主體,向來就是在街頭抗爭中長出來的,而公投對運動來說,則是或可用之或可不用的政治工具,而且也本該如此。

會把(不以「公投」當成終極武器)的抗爭,視為某種「自我閹割」,我認為仍然不超出近年常出現的,某種眾人皆約是於是好像便是了的「反藍反綠等於去政治化」邏輯。同樣都是把現有體制所能給予的政治選項跟路徑(無論是代議民主制或者公投制度),視作唯一具合法性的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