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意識型態的媒體審查

現在許多媒體研究都把問題意識設定為,主流媒體(通常指的是傳統平面、電子等)因為政治壓力或經濟趨利邏輯而喪失了「第四權」的職能,而百花齊放的網路媒體與新興媒體,又如何扮演了「說真話」的角色。最近才剛接受了日本NHK廣播電視研究所的採訪,題目是港/臺的媒體研究,來訪的研究員在談話席間,也給了我一種如此引導的印象──其中,香港又被認為是處境更艱難,而臺灣狀況則是更自由多元...云云。

我覺得這樣子的問題設定,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而難以深入,因為現代所謂的言論收緊與控制,絕非只是簡單可見的高壓管控,更涉及各種意識型態與話語的競逐。所謂被排除的意見與不被聽見的聲音,經常不是直接遭到暴力消音,而是經歷了更隱微的長期過程,讓你根本無「話」可說,失卻能夠表述自身的語言。

這些意識型態與話語的競逐,假使不進入到意見內容本身,觀察其間的鬥爭關係與消長,論者通常就會被「多元」的外貌給蒙蔽,而變成簡單的形式或數量比較。

今天恰好看到網友分享了香港惟工新聞的一篇翻譯文〈美國全球搞搞震事件簿〉,內容主要是揭露美國在全球各地干涉與介入它國內政,建立傀儡政權以鞏固自身的全球霸權。但在這篇翻譯稿當中,卻好巧不巧地自動過濾掉了原文的第七個案例:「中國」,也就是美國援助蔣介石進行反共的案例。

為什麼一篇譯作竟會硬生生地漏翻了?指出帝國干涉中國內政的歷史(與現況),是很「不方便」、「不正確」的嗎?假使這樣的自我消音、噤聲,通常不是直接承受了高壓管控的結果,訴求「新聞自由」者,又該怎麼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