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朱宥勳把洪凌「解放加薩」的文章給「讀成」巴勒斯坦人不必執著於一時的屠殺(最初還「讀成」是我說的)後,這位台文批判新星近日又再出奇招,把凌島在破土上對汪暉提出商榷的文章,冠上汪暉的立場,進行批評。
每個人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或許都有些微差異,如我上一篇動態所說,我覺得汪暉在此也不是沒有對政策的保留,許多發言方式必須放到政治鬥爭過程中的發言策略來看待。但無論如何,以「對話汪暉」為題行文的凌島,在文中非常清楚的顯示出,作者認為汪暉過度樂觀,指社會主義特徵「是一種期許而非現實」。
在某些方面,凌島對於中國發展現況的描述與汪暉雷同,例如,凌島說:「近三十年來,我們親眼見證了市場和資本對中國社會的滲透和瓦解,我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住房,乃至婚姻、愛情、親情,都淪為市場上以牟利為目的的商品。勞動者失去了以往的一切社會保護,只能由那隻『看不見』的殘酷的手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在這一點上,中國並不比美國做的更好。」在汪暉那裡,他則說這是中國「代表性的斷裂」,亦即原有的社會主義範示的轉變。
他們兩人之間,更多的差異是面對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可能走向時的態度。凌島文中直接指出,「一帶一路」不必然具備進步意義,重點在於國內抵抗市場化的力量能否成功,社會內部能否超越「經濟過程對社會關係的破壞和摧毀」,假使不能做到,那麼,「一帶一路」將只會造成「新自由主義的邏輯進一步滲透到更廣大的後發國家,進一步摧毀原有的社會關係和保護,形成一種新的資本主義霸權。」
這些分析與診斷是否為真,都是可以辯論的。凌島與汪暉的文章具有的建設性,就是可以讓我們一窺不同位置上的知識份子如何設想未來中國的走向。
回到一開頭,朱宥勳說凌島「整篇文章裡,對於中國『是不是走不一樣的路』有沒有說明?沒有。有沒有證據或具體細節?沒有。但它是否認為中國一定會走不一樣的路,從而有別於美國?是耶。」這已經不是誤讀所能夠說明的了,而是完全把意思讀反,把凌島所引用並質疑的說法(「一帶一路」具有社會主義特徵論),超譯成凌島的立場。
立場不同不是問題,所謂「對話」也就是發生在立場不同的人之間的事情,但前提必須是你真的看進去對方究竟說了些什麼,並回應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