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婷的「無薪實習」專題主要以傳播科系與產業出發,談到像是金星與金馬的實習狀況,如何普遍地、大規模地透過無給薪的「實習」勞動力維持產業的存續。我感覺,整個實習問題背後所反映的,真是整體產業勞動力培育與再生產問題的其中一個環節。
舉例來說,過去娛樂產業要培植一名新人,無論是模特兒、演員,或者歌手等等,首先是經濟公司必須要有星探,需要甘冒選人挑人之風險;接著,公司要投資各種成本,把素人打造成為明星,包含讓新人去學習各種舞蹈、歌唱課程等等;最後,經過了一系列的投資與付出後,公司才推出產品,藉由抽成回收利潤。
而現在,娛樂產業整體的勞動力培植週期已經是扭曲的了,例如像「明星藝能學園」這樣的單位,是讓有星夢的人自己付費上課,經過一系列課程的自我(自費)投資、打造後,才「有機會」雀屏中選得到合作單位的賞識而簽約。由此,娛樂產業在新生一批新的產業後備的成本,已經由(準)勞動者自己預先承擔掉了。而這同時也意味著,勞工的自我打造是不保證最終能有所回報的,但產業界整體則可以在近乎零負擔的狀況下,保證享有新一批的勞動力,甚至還能透過收受課程費用而提前獲利。
這種整體性問題,絕非「個人意願」所能充分回應(例如,我有星夢!我願意自我投資!我願意無償勞動!),就整體的勞工的角度而言,你的無償付出,也下拉了整體的勞動市場價格,因此往往同時是以他人為代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