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小農與工匠

對我來說,那種訴諸返樸歸真想像的小社區、小農作,本來就不會是什麼替代出路。這不是在批評個別「消費者」,甚至也不是批評「經營者」,因為在現有社會所給定的條件底下,人要愛開什麼店、愛消費什麼產品,本來就是你的自由(對,自由,我還當真礙不著你),所以,各路小雇主以及「良心商品愛好者」,真的不用這樣委屈才是。

但是,這跟你要把自己的營銷行為、說成是某種出路,或所謂替代方案,是完全的兩回事。尤其是這類人總愛把所有批評指向所謂「大規模生產模式」,於是大規模=資本主義;而小規模=反資本主義。這真的是很荒謬的簡單二分。

就以我自己目前工作的地方來說好了,作為媒體機構,苦勞網的確可說是由內部勞動者集體共享,完全沒有「資方」這個角色,但即便如此,我也從來都不可能會說,像我們這樣的獨立媒體可以作到「替代」主流媒體。因為真正的出路只能是大機構媒體工作者的團結、組工會,奪回勞動果實的分配以及媒體編採產製自主,而不是打散所有人,全都要變成獨立媒體,或公民記者,然後說四大報讀者是「共犯」,才叫「進步」。

無論小農、獨立書店、或者什麼鍾愛著「小」的、手作的、有機的東西,香港那些搞什麼社區文藝商店等等,凡此種種經濟體,佔人類整體經濟活動的比例事實上就是很低,而一旦大起來卻又自己絆腳地「大規模」了;於是,它們作為填補或者一種「另類選擇」是成立的,但要說是「替代」,根本就差得遠。再來,凡是以小規模設想的經濟單位,更別提有什麼勞動者團結的可能,然後現實中大家就是一直以「認同理念」為由,自我剝削投入各個低薪的勞動現場。

真要說「抵制」或「拒絕」什麼,我覺得就是要抵制當代消費社會下把人的能動化約為「消費者」身分這樣的預設。這種以「購買什麼商品」來回推認定消費行為是否「有良心」的思維,在過去根本就不可能存在,而如今,吃麥當勞是共犯,吃巷口麵店就是反資本主義,對我來說根本經不起辯論的,滿足自己的浪漫田園鄉愁罷了(不要全盤否定我們小小的努力)。對這個化約的拒絕,就是我的「一點點小小的努力!」

--

【幾處討論】
-洪凌 http://fb.com/heylel.shietou/posts/10152703204852272
-胡清雅 http://fb.com/WangHaoZhong/posts/10152654803028211
-小小書房 http://fb.com/sapphocat/posts/10201503431826180

ps. 實在難以忍受有人總愛把「理論」說成是死的、「現實」才是活的,而「理論」只能是「現實」的被動反映或後端提煉,這豈非套套邏輯?畢竟,獨立書店也好、小農生計也罷,營銷也者的經濟活動就註定了是這「現實」,有妨礙者,則是「非現實之(死)理論」...

--9/16 PM 7:04--

❝資本主義從來都沒有全面地吸收小農,小工,小生產。這種資本主義全面佔領生活世紀的論述幻影,大多是出自于位置太高的批判學者,或是論者自己對世界,與對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其立論,與理論的雙重無知。❞ ── 謝一誼 #誰是你寶貝

這真的是一種驚人的討論方式,即便在我的文字裡面,都直白地寫出了,我反對「大規模=資本主義;小規模=反資本主義」這樣的簡單二分,有人卻偏是要把一個我所反對的說詞硬塞給我,然後再予以否定。

先講實然面,不要說資本主義是否全面「吸收」小生產了,這個敘述基本上還是預設了,資本主義是只有傾向福特主義或泰勒式管理這種勞資分疏的生產方式這一維度,但歷史上就不然,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其實是隨著不同技術發展、市場需求、勞動力供給及各種區域環境因素而綜合決定;因此,資本主義當然可以兼容小生產,甚至在諸多範圍與領域下,它也鼓勵小生產、或者所謂手工藝、工匠產業、家庭工廠等等。

按胡清雅最初的說法❝無論良心抑或餿水,都是整套資本主義消費型態的共同構成❞,這句話其實可以進一步申論,類似阿原肥皂或者一眾標榜「小手作」、「手工藝」等商品,其實鎖定的就是市場區隔(分眾市場):大規模生產滿足大量的一般市場需求,而小手工業者則是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專精於特定產品,滿足特定消費市場需求。

然後,要釐清應然面,問題還是在於勞動者的實際處境才是我們評估生產方式是否較為倫理的判準,困境正是在於,在上述的誤解之下,狀況卻經常可能顛倒成,明明許多以販賣理念為號招的「獨立商家」比起連鎖商的勞動條件更差、待遇更低,然而,勞動者卻被教育「因為這是一個另類的實踐」而「勞資合作」地一同進行「小小的實踐與努力」。

事實上,我根本不曾說過「大規模」就優於「小規模」,我否定「X>Y」,不等於我支持「Y>X」,這是基本邏輯問題,幾位腦補的還請節省自己非常有限的腦汁。我強調的是,「小手工」的迴返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現象而非反動,而正是各類崇尚「小而美」的論調,先是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給了一個僵硬、錯誤的規定(必然是大規模),再將一切對這規定的偏離說成是對資本主義的反抗(或者在毒油風暴中,跳出來說買廉價量販商品的消費者是共犯這類蠢論)。

--9/17 PM 12:53--

就知道會出現何東洪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把一切理論的辯論跟商榷釐清全都當成是毫不必要的,是「太浪費心力了」。先是把理論與實踐強行二分,然後表態鄙夷理論崇尚實踐,明明沒話講還要湊些字數來表態,反智罵的從來都是這種躲在背後的知識分子而不是群眾。

在台灣「誰比較實踐」的病態競爭,絕對比什麼左傾幼稚病要嚴重的多,每次參與各類討論的明明也都是搞工會的、運動第一線的,一牽涉到知識辯論,馬上又被某類人說成不實踐的嘴炮。在這裡,「實踐」根本不單只是它字面上的意思,而是一種「反智的實踐」的抽象,任何實踐只要涉及理論原則與指導,就與這類「實踐」牴觸。

說實話,真正浪費心力的其實是你自己吧,既然覺得討論無意義,誰逼你看呢?厭煩「主義」而只想看故事,請洽阿原肥皂官網

#無老婆婆說故事
#雲林快樂豬表示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