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的故事,包含諸如皇后婉容被冷落多年(15歲起夜深孤單抱娃娃入眠云云);溥儀無法同愛妃文繡行房、沒能產子,文繡主動提起與他離婚(得不到一個女人應有的待遇云云);溥儀還患有腸疾,總坐在馬桶上批公文,也是件不大光彩的羞恥事兒(說是「批公文」其實也只是個過場,因為實為日本傀儡)...如此一來,一個不完整男人─同性戀─還患有腸疾─的漢奸,就構成了我遊走在皇宮短時間內對溥儀得到的綜合印象,解說中對溥儀的負面評斷,隱約地在國族敘事當中雜揉了性別的想像。
假使,導遊口中說的是「溥儀實是個民族罪人,他床上還特別勇猛」,聽者會有何感想呢?我猜情感上可能不大通順,畢竟被預設的總是漢奸叫人憤恨,而床上勇猛則較人嫉羨。要人既愛又恨,未免也太折騰。
問題在於,如果歷史教育中,我們對於夥同外力日本對內侵略之行為的批判,有著十足確信與把握,那麼又何需要多添幾筆對溥儀性事的明損暗貶呢?「進步的」民族解放觀點,又何以總是難能在性別的社會想像上抱持著同等的進步呢?
且不說美帝扶植下蔣介石的中華民國政權與溥儀的偽滿洲國,是不是有幾分歷史上的相似吧,台灣許多的馬英九批評者,也老愛嘲諷馬的陰柔氣質(蓮花指),或拿「馬金特殊性關係」來說事。單單在這個角度上,作為一個不合格中國人(漢奸)的溥儀,與作為一個不合格台灣人(賣台)的馬英九,或許也有著頗為相似的處境。
左上:偽滿洲國皇宮 右上:偽滿洲國皇宮宴會廳 左下:溥儀批公文的馬桶 右下:溥儀與皇后婉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