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樂生運動:兩條路線的回歸

3月16日,邁入第9年的樂生運動舉辦了第3次的大遊行,隨著運動的情勢演變,政治協商空間的開啟與關閉,運動的能量並沒有潰散,過去幾年以院區作為基點,守住能量伺機而動,在這次的遊行當中,喊出「機場遷移、重建院區」,可說是峰迴路轉。

去年(2012)監察院提出糾正,雖只是一紙文書,卻仍可稱作遲來的公道,糾正中確認了新莊捷運機廠自始受土地開發利益影響而移至樂生山坡的「選址不當」事實。2003年,捷運工程對院區進行了第一波的拆除,近半數的院區範圍變作捷運工區以及新的社區綜合醫療大樓。2004年開始出現集體規模的保留運動,訴求「全區保留」,其實針對的是已經是只剩下半數的樂生院。

退縮又挺進 樂生運動峰迴路轉

運動最早曾要求指定古蹟,望藉此擋下捷運開挖,逼使政府研擬替代方案,考慮遷移機廠,但這個期待卻在地方與中央文化主管機關的長期不作為下落了空(參見張立本〈迷宮中的樂生正義:政府卸責公文導讀〉)。而在捷運工程進度不透明,技術官僚把通車壓力指向樂生沒拆,甚至政治人物也加入激化隨通車預期而來的社會對立,運動開始主張「分段通車」,把捷運與保留運動的雙贏納入考量。

2007年4月16日原是樂生限期拆遷的日子,那時候,文建會放著自己的職務不管,委託工程公司研擬「90%保存方案」;迫遷前夕,樂生數次到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官邸激烈抗議、甚至幾度嗆扁,用盡一切辦法爭取政治協商空間,期限前一天的415遊行,妥協喊出「樂生留90」,行政院後來展開協調,以文建會版本為基礎,拍板定案「530方案」,也就是如今造成走山危機的方案。

那時是運動捲動政治壓力的高峰,在迫遷壓力下,支持文建會版本可說是孤注一擲,但許多運動參與者,並不真甘於90%方案──無論是針對其安全性問題,或者方案中仍必須被犧牲的院舍。在抗爭換到的協商過程中,機廠遷移、分段通車等訴求不斷被提出,但政治壓力既已消退,能夠爭取的額外空間也都接連關閉,剩下的只是在既定議程裡,如刀俎上的魚肉般的討價還價。2008年底,貞德舍迫遷,藍阿姨那句讓人撕心裂肺的「我不甘心」,是這些年整個樂生運動的集體潛在意志。

在機廠工程停擺的狀況下,新莊捷運由雙北市長剪綵宣佈了分段通車,今年更預計將全線通車。然而機廠仍未完工,工程問題帶來的房屋毀壞、裂縫擴大,已經不僅危及樂生院,更將危及新莊捷運本身。316的遊行,重新要求機廠遷移、重建院區,比起過去幾年,重新徹底地踩穩「向機廠說不」的立場,確立了運動最初的格局,這是樂生運動的第一條路線回歸。

戳破假對立 直面真對立

如何評估樂生院所遭遇到的一切,這個堅持了將近10年的運動,時至今日可能都還不到回頭蓋棺論定的時刻。不過,從近年運動的發展或可推敲出一些趨勢。近期,樂生喊出對發展主義的全面批判檢討,比起過往更積極地與其它受迫遷的社區與居民串連,包含目前被規劃為「台北六本木」的台北市華光社區等,從過去對抗國家機器決策粗糙的戰線,進一步指認出國家機器背後的資本與文明現代的趨動力。

不妨用兩種不同層次、一假一真的「對立」予以描述。所謂的「假對立」是指在國家層次,政府作為調和優勢階級與弱勢底層矛盾,並提供福利措施的角色徹底失能,例如在地方發展的壓力下,「捷運分段通車」本該是由政府協調技術官僚提出來調和樂生院民居住權與房地產商哄抬房價的政策工具,但卻沒有被提出;或者,為協助土地資本的炒作、擴大集中都市化而排除華光社區居民,但連最起碼的安置計畫都付之闕如。

國家或政府本來或可調解而尚不致於引發難以收拾的對立衝突局面,是「假對立」的層次;但是,更進一步,當這樣的「失能」一再發生,則讓運動進一步激進化,認識到國家的角色在根本上就並非中立,而是服務於既得利益的優勢階級。從這裡,就帶出在種種「假對立」圖像的背後、絕非任何政治人物憑空操弄而來,且難以忽視、更為龐大的「真對立」。

樂生保留運動根本上所面對的是地方發展、房地產商炒作土地資本而來的「機廠選址錯誤」,而像這樣由資本的運作所推進的空間現代化事業,如同樂生院民數十年前也曾遭遇過基於國家的文明化而來的對痲瘋病的強迫隔離與監禁,正在同一條軌跡上複製著類似的暴力。

那些四處圈地、惟恐不徹底剷除所有「不文明」簡陋低矮房舍的地產商;各地空間的歷史上,每每在關鍵時刻爆發出縱火案的幕後;以及造成任何一個競競業業小市民可能為了守護自己房產價值而曾經站上街高喊拆樂生的「土地私有化」趨力…這些,都是運動所面對的真實的對立。

對於上述趨力以及發展主義開始提出批判,是樂生近十年抗爭的過程中,從國家制度、技術與法律等層次的泥沼掙扎而出,在運動中與其它邊緣抵抗者相互看見、彼此培力,所打開的新的運動戰線。在戳破「假對立」後,試著指認出國家背後真正的敵人,直面「真對立」,這是樂生運動的第二條路線回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